当前位置:首页 > 知识 > 丝丝点点 三矾九染 90后的她玩转缂丝画扇

丝丝点点 三矾九染 90后的她玩转缂丝画扇

2025-07-19 15:29:24 [焦点] 来源:凝颜颜馆站

刘一霖。丝丝

岩彩。点点

刘一霖缂丝画扇。矾染

刘一霖在华中师大举行美学讲座。后的画扇

□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张艳 通讯员 池一禾。玩转

作为90后年青书画家,缂丝美协、丝丝书协、点点作协“三料”会员,矾染刘一霖在朋友眼里,后的画扇仍是玩转一位中国传统美学的代言人。

刘一霖出生于安徽滁州,缂丝也便是丝丝欧阳修写下千古名篇《醉翁亭记》的当地。12年前在南京读完大学,点点她来到武汉作业、矾染久居至今。她斗胆改造传统国画创造,在非遗缂丝上画出清雅精巧的花鸟鱼虫。

非遗缂丝岩彩作画 在传承中玩转立异。

“许多人不了解,为什么传统的写意绘画要画那么多遍?分明色彩丰厚了,再洗掉一次;分明色彩冷暖有了不同,再罩染均衡一下。其实是有意为之。三矾九染,画够九层之后,不只全部刚刚好,色彩画进纸里,不再浮于外表,火气尽散,才有了咱们东方绘画特有的深重静寂。水洗浮色,汁绿一致色彩,花头提染白粉,醒染正叶。最终钤印,完结。”刘一霖如此描绘写意绘画的进程,她说,自己在学习之初也是从描摹古代名家开端的,在描摹南宋《果熟来禽图》时,她做了新测验,“我在画纸反面垫上了一层白粉,让画面像加了滤镜,呈现了立体感。这其实是从绢上作画学习来的技巧。我又突发奇想,画鸟丝毛的时分,也模拟了一下刺绣的既视感。”。

在传统的绢纸纱类扇面上作画轻车熟路后,刘一霖又开端应战在缂丝上作画。

缂丝,又称“刻丝”,是一种挑经显纬极具赏识装饰性的编织工艺,其著作可谓中国传统丝绸艺术品中的精华。缂丝编织技艺,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维护名录。

“如果说绢纸纱类还能洗,那缂丝却是一点水都碰不得。不只碰不得水,连画上去都很难。可是,缂丝具有挑经显纬的工艺,有着得天独厚的立体底色,这个底色就很合适作画。”刘一霖说。

在颜料上,刘一霖愈加是寻求艺术的极致,用的是岩彩。岩彩取色于大自然,运用矿藏质料,其间许多原料归于宝石,如青金石、绿松石、辰砂、孔雀石等,捣碎成粉制造颜料,其色泽鲜明,稳定性极好,长达数百年甚至千年不褪色。

在这样“贵上加贵”的资料上作画,刘一霖笑言“真的一笔都不能错”,必须精密,屏气静气,凝思而成。

修习传统经典 让人文审美浸透画作。

在刘一霖看来,中国画是典型的文人画,推重见识深沉的人文审美,单纯靠所谓的技巧是支撑不起来的,所以,她花了很多时刻学习传统文化的经典著作,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更深了解注入到著作中。

她的缂丝画扇,逐渐招引了不少爱好者和收藏家的重视。江苏一位作家对她的一幅花卉扇面画一见倾慕,万金求购。她自动表明只收三分之一润格就好,理由是“遇到知音,志同道合”。

在武汉日子的这些年,刘一霖创办了“见青山艺术作业室”,推出东湖长天楼、昙华林、黄鹤楼等系列著作。由于自己养了一只猫,她还与武汉市小动物维护协会推出过联名文创产品。

早年她已经是家园的美术家协会会员,在大江大河大武汉日子愈久,她与这座城市的爱情越来越深,相继加入了武汉市书法家协会、湖北省作家协会。

在自己的著作取得各界必定、有了名望后,刘一霖又开端参与一些公益活动,向更多的人遍及中国传统艺术之美,致力于让“高深典雅”进入烟火气的日常日子。2021年,她以《中华传统美学的复兴》为题,在华中师范大学与莘莘学子沟通“诱人老祖宗”的魅力;2023年,她应约请参与中部六省阅览品牌沟通会,走进宜昌宜都市做公益艺术遍及,教当地孩子怎么赏识国画,还给孩子们赠送手绘书签;2024年,她在湖北省外文书店举行了一场个人书画著作展;2025年,她参与武汉市洪山区文旅嘉年华活动,展现扇面画创造……。

“期望在普通日子中日复一日尽力的咱们,在作业之余,在空闲时分,可以亲临现场赏识绘画著作,感触艺术魅力,而不是只能看到千人一面的印刷品。”刘一霖说。

(责任编辑:娱乐)

推荐文章
热点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