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综合 > 马王堆汉墓文物T形帛画初次发现多处改绘痕迹

马王堆汉墓文物T形帛画初次发现多处改绘痕迹

2025-07-19 15:17:27 [焦点] 来源:凝颜颜馆站

记者从湖南博物院5月16日举办的马王墓文发布会上得悉,湖南博物院专家通过多模态图画信息收集手法(包含多光谱—高光谱成像、堆汉大幅面X射线荧光成像)初次发现收藏国宝文物T形帛画上有多处改绘痕迹。形帛现多

图为马王堆一号墓出土的画初绘痕T形帛画。(湖南博物院供图)。次发处改

发现改绘痕迹的马王墓文T形帛画出土于马王堆一号墓,墓主是堆汉长沙国丞相利苍之妻辛追。这幅布景绚丽、形帛现多幻想独特的画初绘痕帛画,被誉为湖南博物院“镇馆之宝”之一。次发处改

图为马王堆一号墓出土T形帛画的马王墓文部分特写。(湖南博物院供图)。堆汉

T形帛画用翰墨和重彩制作,形帛现多从上至下分为天上、画初绘痕人世和地下三部分。次发处改天上部分是“T形”上端最开阔的当地,顶端正中间坐着人身蛇尾的烛龙,其左边挂有一轮弯月,月上绘有蟾蜍、玉兔,月下有一位托月女神。

图为马王堆一号墓出土的T形帛画有改绘痕迹的部分示意图。(湖南博物院供图)。

湖南博物院马王堆汉墓及藏品研讨展现中心主任、研讨馆员喻燕姣说,发现改绘痕迹的当地,包含天上部分守门神手中的玉圭只留下草稿痕迹,门吏边的豹子有移动痕迹,以及人世部分玉璧基层对墓主人进行祭祀的人员有所增加等。

图为马王堆一号墓出土的T形帛画有改绘痕迹的部分示意图。(湖南博物院供图)。

喻燕姣说,T形帛画用毛笔制作,先勾勒线条再进行绘画上色等,改绘有可能是作画者在绘画时的惯例操作,但本来绘有草稿的玉圭没有使用,则有可能是T形帛画准备时间较早,到辛追夫人逝世时,礼仪现已产生改动所导致。“在T形帛画上制作的门吏是护卫天门,一起承当迎候辛追夫人魂灵升天的功能,其手中执玉圭是一种十分高的觐见礼仪,多用于春秋战国时期,或许到汉代这一礼仪产生了改动,觐见时已不需求手执玉圭。”。

图为马王堆一号墓出土的T形帛画有改绘痕迹的部分示意图。(湖南博物院供图)。

此外,专家还通过多模态图画信息收集手法发现了出土于马王堆三号墓的《车马仪仗图》右下方14列威武的马队方阵处有4位形制较大的人物形象均为后期改绘上去的。

据介绍,马王堆三号墓墓主人是“辛追夫人”儿子利豨,《车马仪仗图》整个画面均以墓主人为中心,所体现的可能是墓主人生前举办隆重审阅典礼的车马仪仗。这种纯写实的实际主义体现手法,为我国前期绘画艺术所稀有,尤显宝贵。

图为马王堆三号墓出土的《车马仪仗图》。(湖南博物院供图)。

“咱们通过高光谱成像发现本来此处也都是马车,不知为何忽然增加了4个人,且人物形象相对较大。至于为何改绘以及人物的身份,现在学术界还存在争议。”喻燕姣说。

专家指出,研制和运用人工智能工具与多模态图画信息收集手法对马王堆帛书、帛画中的印文辨认、残片组合、污染物辨认、墨水和颜料成分辨认等进行深入研讨,可以进一步处理马王堆帛书的文本和图画恢复问题,助力马王堆帛书的维护、收拾与研讨。“下一步咱们将根据人工智能的马王堆帛书印文、残片的收拾与研讨申报国家级课题,期望将文献收拾与人工智能技术深度交融,探究处理帛书收拾中‘看不清、对不上、缀不了’的实际难题,从而拓荒简帛研讨的全新途径。”喻燕姣说。

1972年至1974年开掘的长沙马王堆汉墓是西汉长沙国丞相、轪侯利苍一家三口的墓葬,共出土保存无缺的女尸、丝织品、帛书、帛画、漆器等数以万件的精巧文物,是20世纪我国最严重的考古发现之一。(记者张玉洁、薛宇舸)。

(责任编辑:娱乐)

推荐文章
热点阅读